猫死猫活的问题被艾弗雷特用多宇宙来解释了。
后面因为有了“多宇宙”,更容易解释的是量子力学里最最神秘的双缝干涉实验。
双缝干涉实验,在每一本中学物理教科书上都可以找得到,托马斯杨用这个著名实验证明了光的波动性。量子力学发展起来以后,波粒之争再度掀起风云,有人想,如果用电子或光子一个个通过双缝,还会产生干涉条纹吗?
你说电子是波,当然应该产生干涉条纹啊,但问题来了,电子明明是一个个通过的,难道它自己和自己干涉了吗?
你说电子是粒子,那问题更大了,这个电子究竟走了哪条缝呢?
实验物理学家说:不要吵,是骡子是马,拉出来溜溜,做个实验验证一下不就完了吗?
随着实验手段的进步,还真有人做出了这样的实验,比如某个岛国的科学家外村彰做了出来,有分别为十一个、两百个、六千个、四万个和十四万个电子打在屏幕上出现的光点,随着电子数越来越多,屏幕上逐渐出现了明暗条纹。
后面当然也有单电子干涉实验结果,毕竟现在单电子也能产生双缝干涉条纹,似乎已无争论,但好奇心强的人还是想弄明白,电子究竟走的是哪条缝呢?
按照艾弗雷特的多宇宙理论,不用烦那幺多了,因为根本就不需要“波函数坍缩”这个假设,就记住一点,在某些宇宙里面,电子走左缝,而另一些宇宙里面,电子走右缝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Edge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topmanbk.com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