它们都只穿过其中的一条竖缝,板后面的墙上也只显示两条竖直的电子带。
而如果我们撤掉观测装置,电子就又变回了叠加态,墙上再次出现很多条竖直的电子带。
这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小孩,一旦妈妈盯着他,他就表现出乖巧的一面,而一旦妈妈转过身去之后,他马上表现出了顽皮的一面。这太不可思议了,因为电子没有意识,它怎幺知道有没有人在盯着它。
为了解释这个现象,哥本哈根学派又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:坍缩。
在观测前,单个电子处于叠加态,所以它可以同时通过两条缝,而竖缝前的观测让它坍缩成了叠加态其中的一种确定状态,百分之五十的概率通过左缝,百分之五十的概率通过右缝。
至于这个坍缩是怎幺产生的、观测为什幺会引起坍缩?
哥本哈根学派没有做进一步的解释。
这个语焉不详的理论当然引起了一大部分物理学家的不满,其中之一就是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。
为了反驳哥本哈根学派,薛定谔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——薛定谔的猫。
将一只猫放入一个封闭的盒子,同时放入盒子中的还有一瓶毒气和一个放射性原子。
根据哥本哈根学派的观点:任何量子系统在观测前都处于叠加态。原子是量子系统,所以这个放射性原子处于衰变和不衰变的叠加态。
假设这个放射性原子在一小时内有百分之五十的概率发生衰变,当它衰变的时候毒气装置会启动,猫就会毒死。那幺,一小时后,这只猫是死是活呢?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Edge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topmanbk.com
(>人<;)